金州勇士隊與喬納森·庫明加的"離婚前博弈"已持續(xù)九周,外界從最初的期待轉為厭倦,這種氛圍催生了各種猜測與指責,一場"甩鍋大戰(zhàn)"正激烈上演。
勇士隊CEO喬·拉科布因公開堅定支持庫明加而遭受指責,而庫明加本人則因多次拒絕續(xù)約報價成為眾矢之的。前總經理鮑勃·邁爾斯因聽從管理層幕僚建議選中18歲庫明廣遭詬病。史蒂夫·科爾教練及其團隊成員則被指未能將庫明加培養(yǎng)成年輕版的保羅·喬治。
現任總經理邁克·鄧利維同樣難逃指責——盡管讓勇士重返NBA巔峰本就不切實際,人們仍批評他保持耐心而非積極尋求交易。
而此時引發(fā)庫明加離隊風波的吉米·巴特勒三世,正悠閑地喝著咖啡玩著多米諾骨牌。
2月6日與熱火隊達成巴特勒交易后,勇士隊將庫明加留在陣中的理由已大幅削弱。鑒于勇士隊無論有無庫明加都陷入停滯,鄧利維押注巴特勒,希望此舉能讓球隊重返季后賽版圖。
結果立竿見影:巴特勒首秀前戰(zhàn)績25勝26負的勇士,在其加盟后立即打出16戰(zhàn)14勝的佳績。在常規(guī)賽最后31場比賽中,憑借庫里、追夢格林和巴特勒的核心陣容,他們取得23勝8負的聯盟第三佳績。
當庫明加因右腳踝扭傷缺陣期間,勇士在巴特勒帶領下取得13勝2負的戰(zhàn)績,這實際上決定了這位年輕前鋒的命運。手握至少三個正當理由的勇士隊,或許早已咨詢律師啟動"離婚程序"了。
其一,他們深知庫明加渴望首發(fā),但科爾絕無可能讓這位年輕人取代功勛老將格林或巴特勒的首發(fā)前鋒位置。
其二,科爾不可能同時安排庫明加、巴特勒和格林(出任中鋒)組成前場陣容,這種擁堵的進攻體系將使每場比賽都變成庫里及其身后三名防守者的障礙賽跑。
其三,試圖修補這段四年間始終未能實現兼容的勇士-庫明加關系,對雙方而言都已失去意義。
對于庫明加這樣一塊璞玉而言,這段旅程始終艱難——他加入的是一支夢想將其頂級身體天賦鍛造成未來基石的球隊。恰逢其時,勇士正重建球員發(fā)展體系,從多倫多請來備受尊敬的球員發(fā)展教練賈馬·馬哈拉萊拉,從塞爾維亞引進尼古拉·約基奇的恩師德揚·"德基"·米洛耶維奇。
這套體系最終催生了2022年NBA總冠軍,也讓所謂"雙時間線"戰(zhàn)略看似可能生根發(fā)芽。但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在這個為圓鑿量身打造的系統(tǒng)里,庫明加始終是那枚方枘。
"保羅·喬治初到印第安納時面臨類似處境,"一位NBA管理層人士向NBC體育灣區(qū)頻道透露,"當時步行者正處崛起邊緣,丹尼·格蘭杰占據他的位置,蘭斯·史蒂芬森也在陣中。最終他得以與大衛(wèi)·韋斯特等人并肩作戰(zhàn),向總冠軍發(fā)起沖擊。"
"但這對喬治而言是完美鋪墊:他們非大城市球隊卻是強隊,在爭勝過程中給了他成長空間。由于球隊環(huán)境差異,他的錯誤遠不如庫明加在勇士這般被放大。"
喬治新秀賽季從替補打起,第二年升任首發(fā),第三年便隨隊闖入東部決賽,入選全明星并當選最快進步球員。相比之下,20歲進入NBA的喬治已在弗雷斯諾州立大學擔任兩年首發(fā),而庫明加僅在發(fā)展聯盟點燃隊首發(fā)13場便加盟勇士——不同的起點注定不同的發(fā)展軌跡與結局。
面對當前困局,勇士管理層、教練組與庫明加本人都需承擔相應責任。
但上賽季巴特勒為勇士帶來的提升,正是球隊寄望庫明加在第四年實現的突破。繼拉科布時代的兩次重磅引援(2010年大衛(wèi)·李、2016年杜蘭特)后,巴特勒證明了自身賦能球隊升級的價值。
未來十個月內,庫明加終將離去。所有人都將明白:為了巴特勒的當下,勇士犧牲了這位年輕人的未來。
(NBA官網)